《应用昆虫学报》

文章标题:冬虫夏草菌和昆虫激素对 小金蝠蛾幼虫僵化、血淋巴和 肠道微生物以及血淋巴化学物质的影响

文章作者:吴 华 曹 莉 饶中臣 刘桂清 唐 睿 韩日畴
关 键 词:冬虫夏草;蜕皮激素;保幼激素;芽生孢子-菌丝转化;僵化;微生物菌群
文章摘要:
【目的】冬虫夏草是由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侵染蝙蝠蛾幼虫形成的一种独特而有价值的虫菌复合体。人工栽培冬虫夏草时,将蝙蝠蛾幼虫血淋巴中的冬虫夏草菌芽生孢子诱导成为菌丝,是被感染幼虫僵化的先决条件。为探讨冬虫夏草菌和昆虫激素对小金蝠蛾Thitarodes xiaojinensis幼虫僵化、血淋巴和肠道微生物以及血淋巴化学物质的影响。【方法】 将冬虫夏草菌芽生孢子(KD菌株)、芽生孢子和蜕皮激素(KD+20E)、芽生孢子和保幼激素(甲氧普林)(KD+M)、20E和M分别注射小金蝠蛾6龄幼虫,以注射无菌PBS、35% DMSO以及未注射任何物质的幼虫作为对照,测定幼虫的僵化率、血淋巴和肠道可培养微生物,以及血淋巴的关键物质(法尼醇、酪醇、麦角甾醇、蜕皮激素、保幼激素、葡萄糖、一氧化氮、海藻糖、N-乙酰葡糖胺)的含量。【结果】 注射KD+M 120 d后小金蝠蛾幼虫的僵虫率显著提高。注射KD+20E的幼虫血淋巴中分离到更多细菌种类,而注射KD+M幼虫血淋巴中分离得到更多真菌种类。Pseudomonas mucidolensSerratia proteamaculansTsukammurella standjordii细菌出现于所有处理和注射PBS的幼虫血淋巴中(除了T. standjordii未出现于注射甲氧普林的幼虫血淋巴中);高频率出现的真菌种类为Cladosporium sp.、Isaria farinosaTalaromyces sp.,这些菌株均未出现在未注射幼虫的血淋巴中。7种细菌(Carnobacterium maltaromaticumFlavobacterium frigidimarisMicrobacterium oxydansP. mucidolensRahnella aquatilisS. proteamaculansT. strandjordii)和1种真菌(Apiotrichum porosum)出现于所有幼虫肠道中;C. maltaromaticum是幼虫肠道优势种;注射KD+M增加幼虫肠道真菌的可培养种类;高频率出现的真菌种类为I. farinosaPenicillium sp.;从幼虫肠道组织中未分离到Ophiocordyceps sinensis。未注射芽生孢子、注射KD+20E的小金蝠蛾幼虫血淋巴中均未检测到N-乙酰葡萄糖胺。与对照组相比,注射芽生孢子和昆虫激素未显著改变血淋巴中法尼醇、蜕皮激素、海藻糖、一氧化氮的含量,但注射KD、KD+20E、KD+M、20E和M 45 d时可提升幼虫血淋巴的保幼激素含量。无论携菌与否,幼虫血淋巴中未检测到酪醇。【结论】 注射冬虫夏草菌芽生孢子和昆虫激素,可影响小金蝠蛾幼虫的僵化率、血淋巴和肠道微生物种类以及血淋巴内相关化学物质的含量。研究结果为有效提高冬虫夏草人工培育过程中的幼虫僵化率,理解昆虫、真菌与昆虫激素的交互作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