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昆虫学报》

文章标题: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和保存的影响因素

文章作者:胡天义,孙丽昕,郭同斌,王 新,周晓宇,赵正萍,耿薏舒,郝德君
关 键 词: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毒增殖;保存;杀虫剂
文章摘要:

【目的】 明确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yphantria cunea nudeopolyhedroviurs,HcNPV)的最佳增殖方法和最适保存条件,为HcNPV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 利用活体增殖法,探究不同饲毒虫龄-病毒浓度组合、持续饲毒时间、幼虫饲毒温度和密度对HcNPV增殖量的影响,筛选最佳的HcNPV活体增殖方法;并利用生物活性测定法,研究不同病毒保存处理方式、保存时间、保存温度和保存剂对HcNPV活性的影响,明确最佳的保存条件。采用喂食法处理美国白蛾幼虫,利用血球计数板统计HcNPV增殖数量,以半数致死时间(LT50)为指标评价病毒的杀虫活性。【结果】 当饲毒浓度为1×106 OB·mL1、虫龄为5龄时病毒的增殖量为1.16×1010 OB/头,显著高于其他供试浓度和龄期;以3龄幼虫作为供试虫龄,饲毒浓度为1×106 OB·mL1时,研究发现最佳饲毒温度为20 ℃,病毒增殖量达5.06× 109 OB/头;随着持续饲毒时间的延长,病毒增殖量显著降低,从3.42×109 OB/头降低至0.97× 109 OB/头;幼虫饲毒密度为100头/箱(0.05头/cm²)时,病毒增殖量显著高于200-500头/箱,增殖量为4.94× 109 OB/头。不同保存方法对HcNPV杀虫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病毒虫浆法和虫尸干燥粉碎法保存的病毒感染美国白蛾3龄幼虫的LT50显著低于病毒液法和病毒干粉法;当保存时间不超过12个月时,病毒杀虫活性无显著变化;保存温度范围为20-25 ℃时,病毒的杀虫活性未出现显著变化;筛选出最佳的保存剂为蔗糖(50%)和氯化钠(5%),LT50分别为4.94 d和4.97 d。【结论】 在幼虫密度为0.05头/cm²的养虫箱中,使用浓度为1 × 106 OB·mL1的HcNPV饲喂美国白蛾5龄幼虫一次,20 ℃下可获得最高产量的病毒;感病幼虫虫尸研磨成匀浆,添加蔗糖(50%)或氯化钠(5%)作为辅助剂,置于20 ℃的冰箱内保存,可在12个月内保证HcNPV的最佳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