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基于光周期线索的草地贪夜蛾羽化昼夜节律探究
文章作者:吕长宁 黄 旭 王玮彤 何煜堃 胡 高 潘卫东 陈法军 万贵钧
关 键 词:草地贪夜蛾;迁飞昆虫;光周期;羽化行为;昼夜节律;生物钟
文章摘要:
摘 要 【目的】 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羽化昼夜节律对不同光周期线索的响应,探究建立以其羽化昼夜节律为表型的生物钟机制的研究方法。【方法】 持续黑暗(Dark-Dark,DD)、持续光照(Light-Light,LL)、DD延长1日(DD+1)及LL延长1日(LL+1)光周期设置之前,试虫均饲养于L14∶D10(LD)光周期下,且LD处理组中LD光周期设置贯穿整个世代周期。将蛹龄为9 d(针对DD+1与LL+1)或10 d(针对LD、DD和LL)的蛹转移至自主建立的“基于时间生物学的小型动物生物节律表型全时监测装置”中,结合不同光周期线索设置监测蛹历期、成虫羽化历时及羽化昼夜节律。【结果】 LD、DD、DD+1与LL光周期设置下成虫羽化主要发生于暗期或LD导引过程中暗期对应的相位,LD下成虫羽化最高峰出现于授时因子时间(Zeitgeber time,ZT)15-16(24%),且在暗期开始前存在成虫羽化的光暗转换预期现象(Light-to-dark anticipation),DD与DD+1下羽化最高峰进一步后移,分别出现于昼夜节律时间(Circadian time,CT)17-18(24%)和CT21-22(22%)。虽然LL下仍存在较弱的成虫羽化昼夜节律,但额外1日的LL处理(即LL+1)完全扰乱了成虫羽化昼夜节律。【结论】 草地贪夜蛾存在受光暗循环线索导引(Entrain)及生物钟协同调控的羽化昼夜节律,其羽化高峰在LD下发生于暗期,羽化昼夜节律自由运转生物钟周期τ大于24 h,足够时长的持续光照处理可扰乱该昼夜节律。综上,草地贪夜蛾羽化昼夜节律可作为其生物钟机制研究的可靠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