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昆虫学报》

文章标题:北京梨园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控技术探究

文章作者:杨雪琳 孙圣杰 高旭辉 赵 鹏 丁伟一 刘小侠
关 键 词: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梨园生草;技术模式
文章摘要:

   【目的】 减少梨果的农药残留,探索合理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提升我国梨果安全生产水平。【方法】 综合利用梨园生草、悬挂迷向散发器和喷施化学农药等技术,分别于201820192021年在北京市大兴区梨园设置综合防治生草区、综合防治无草区和常规防治区。通过对园区内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发生数量、果实蛀果率等因素进行分析,衡量综合防控技术对害虫的防控效果。【结果】 2018年综合防治生草区、无草区内梨小食心虫年诱集总量分别为38.863.2/诱捕器,显著低于常规防治区(1 416.7/诱捕器)。2019年综合防治生草区、无草区内梨小食心虫年诱集总量分别为14.015.5/诱捕器,显著低于常规防治区(498.3/诱捕器)。2021年综合防治生草区、无草区内梨小食心虫年诱集总量分别为84.0109.8/诱捕器,显著低于常规防治区(802.6/诱捕器)。2018年常规防治区新梨7号的蛀果率峰值为22.80%,显著高于同期综合防治生草区(8.33%)与综合防治无草区(10.33%)内该品种的蛀果率峰值,综合防治生草区与综合防治无草区内红香酥品种的蛀果率峰值为20.67%23.33%,显著低于常规防治区(55.33%)。2019年综合防治生草区与综合防治无草区内雪青品种的蛀果率峰值分别为6.00%5.83%,显著低于同时期常规防治区内蛀果率(21.33%)。2021年常规防治区新梨7号的蛀果率峰值为15.60%,显著高于综合防治生草区(6.00%)和综合防治无草区(6.80%)。通过不同园区用药量对比,发现3年内综合防治区内化学药剂使用量大幅减少,201820192021年综合防治区总用药量比常规防治区减少53.81%54.50%34.00%,其中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减少69.51%70.60%31.90%,综合防治区内梨果农药残留量明显低于常规防治园。【结论】 综合防治区梨小食心虫发生量、果实蛀果率、果园用药量均有效降低,本防控技术在降低化学农药施用的基础之上有效防控了梨小食心虫,该技术为日后梨园梨小食心虫的综合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