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昆虫学报》

文章标题:三叶斑潜蝇地理种群间的耐热性及 Hsp64.9表达研究

文章作者:常亚文1 仲 玲1 闫玉卿1 赵婧雅1 龚伟荣1, 2 杜予州1, 3
关 键 词:三叶斑潜蝇;地理种群;高温处理;耐热性;Hsp64.9
文章摘要:【目的】 明确三叶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不同地理种群的高温耐受性和重要热激蛋白基因Hsp64.9的表达模式,探究三叶斑潜蝇地理种群间温度适应性差异的机制。【方法】 以三叶斑潜蝇海南和江苏种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成虫和蛹在不同高温条件(41-46 ℃,温度梯度1 ℃)胁迫1 h和同一温度不同胁迫时长处理(39、42和45 ℃,处理时长0.25、0.5、1、2和4 h)下的存活率和羽化率,并比较基因Hsp64.9的表达差异。【结果】 江苏和海南种群成虫的存活率分别在42和43 ℃开始显著降低(江苏种群:F6,14=296.459,P<0.001;海南种群:F6,14=255.810,P<0.001),且不同温度条件下,海南种群成虫的存活率显著高于江苏种群(P<0.05)。在39 ℃胁迫时长短于4 h及 42和45 ℃胁迫时长短于1 h处理下,2个种群成虫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胁迫时长的延长,海南种群成虫存活率显著高于江苏种群(P<0.05),除了存活率为0的45 ℃下2和4 h处理。海南种群蛹的羽化率在42、44和46 ℃显著高于江苏种群(42 ℃:t=﹣4.234,P=0.013;44 ℃:t=﹣5.567,P=0.005;46 ℃:t=﹣4.000,P=0.016)。同一温度不同胁迫时长处理下,除了42 ℃胁迫时长1 h外(t=-4.243,P=0.013),2个种群蛹的羽化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海南种群成虫和蛹在不同温度及同一高温不同胁迫时长处理下,除了成虫44 ℃处理1 h(t=﹣0.475,P=0.659)和蛹45 ℃处理0.5 h(t=2.723, P=0.053)外,基因Hsp64.9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江苏种群。【结论】 三叶斑潜蝇不同地理种群间的耐热性存在显著差异,Hsp64.9的差异表达可能是海南种群耐热性高于江苏种群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