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昆虫学报》

文章标题:不同寄主上桃粉大尾蚜的取食偏好及形态变异研究

文章作者:王晓娟1, 2** 景 军1, 2 陈佳丹1 李 恺1, 2 方 燕1, 3***
关 键 词:桃粉大尾蚜,寄主植物,取食偏好,形态分化
文章摘要:

【目的】 桃粉大尾蚜Hyalopterus pruni Geoffroy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分布广泛。本文对采自上海地区粘核毛桃Amygdalus persica L. var. scleropersica (Reich.Yü et Lu、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ar f. atropurpurea (Jacq.Rehd.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Cav.) Trin. ex Steud. 3种植物上桃粉大尾蚜的取食偏好和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方法】 通过叶碟法观测桃粉大尾蚜对3种寄主叶片的取食偏好,同时测量体长、体宽、触角各节长、喙末端长和宽、各足节长等30个形态指标,基于对形态数据的统计分析,包括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研究不同寄主植物上桃粉大尾蚜的形态变异。【结果】 饲以3种寄主植物叶片时,来自粘核毛桃和芦苇上的桃粉大尾蚜对各寄主叶片的总体喜食程度依次为芦苇粘核毛桃 紫叶李,来源于紫叶李上的个体对3种叶片的喜食程度为芦苇 > 粘核毛桃 = 紫叶李;形态数据分析发现粘核毛桃和紫叶李上的桃粉大尾蚜各指标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二者与芦苇上的个体在触角节、触角末节鞭部长、喙末端长和中足胫节的长度间差异显著(P<0.05),紫叶李与芦苇上的个体前足跗节长这一指标差异显著(P<0.05),此外,主成分分析筛选的体长、头宽、触角各节和各足长度等特征构成的前四个主成分对总体方差的累计贡献率达到66.206%,其中贡献率较高的特征为触角和各足节长度,系统聚类和典型判别分析的结果显示采自芦苇上的桃粉大尾蚜区别于粘核毛桃和紫叶李上的,归为一类,同为蔷薇科植物的紫叶李和粘核毛桃上的桃粉大尾蚜克隆有小部分重叠【结论】 禾本科植物上的桃粉大尾蚜种群形态特征与蔷薇科植物上的相比,触角节和末节鞭部、喙末端长、中足胫节的长度存在一定的分化,初步推测造成桃粉大尾蚜形态分化的原因主要为寄主植物营养成分及其表面特征,其种内变异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