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昆虫学报》

文章标题:DNA条形码技术在河北保定、廊坊地区鳞翅目昆虫上的应用及小型区域数据库的构建

文章作者:宋韶彬1** ,石志勇1, 金 倩1, 韩辉林2 , 刘晓枫1, 郝梦迪1 , 张爱兵1***
关 键 词: 鳞翅目, 夜蛾, DNA条形码,系统发育树,ABGD,JMOTU,诊断特征,区域数据库
文章摘要:

      【目的】 为了探究DNA条形码技术和小型区域数据库在蛾类鉴定上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条形码通用引物扩增了采自河北保定、廊坊地区10种夜蛾82个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Ⅰ)基因序列。【方法】 基于进化树、距离、阈值和特征的方法。【结果】 虽然整体分类效果较好,但基于进化树、距离、阈值的方法都无法将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进行较好的分类;样本LF110802.008总是被分入标瑙夜蛾Maliattha signifera类群,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发生分歧。基于特征的方法运用核基因28S进行分析,结果与形态分类一致。同时还探讨了基于特征方法得到的诊断特征数目与样本数量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密切相关;基于特征的方法对小样本量的鉴定也比较有效。本研究建立了小型区域的DNA条形码数据库,使物种识别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地区性蛾类病虫害防治效果。【结论】 在蛾类鉴定中,DNA条形码有很好的分类效果,小型区域数据库很有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