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昆虫学报》

文章标题:核桃全斑蚜的发生与为害及其优势天敌四斑裸瓢虫的捕食作用

文章作者:蒋 华1, 2** 杨晓霞1 李归林1 黄佳聪1, 2*** 张 炜1 董章宏1 杨
关 键 词:核桃全斑蚜;四斑裸瓢虫;捕食作用;生物防治;泡核桃
文章摘要:【目的】 明确核桃全斑蚜Panaphis juglandis在云南省保山市泡核桃Juglans sigillata产区的发生为害、分布格局,以及优势捕食性瓢虫的种类、捕食作用和生物防治潜能。【方法】 林间调查5个泡核桃林分内核桃全斑蚜的种群密度、为害率和空间分布型,以及捕食性瓢虫种类和数量;室内测定优势瓢虫不同虫态对核桃全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自身密度和种内干扰反应。【结果】 核桃全斑蚜在保山市泡核桃栽培林内呈聚集分布,为害率为26.67%-93.33%,虫口密度为10.27-489.41头/100叶。泡核桃林分中,捕食性瓢虫的优势种为四斑裸瓢虫Calvia muiri,其物种优势度为44.34%。四斑裸瓢虫不同虫态对核桃全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类型,日平均捕食量均随猎物密度增加而增大,其中4龄幼虫对核桃全斑蚜的瞬时攻击率(a′)和捕食能力(a′/Th)最强,分别为1.321 5和197.24;雌成虫的日最大理论捕食量(1/Th)最高,为153.85头,单头处理时间(Th)最短,为0.006 5 d;1龄幼虫的捕食能力(a′/Th)最弱,仅为47.19。四斑裸瓢虫不同虫态对核桃全斑蚜的寻找效应均随猎物密度增加而减弱,4龄幼虫的寻找效应最强。四斑裸瓢虫不同虫态对核桃全斑蚜的捕食受自身密度与种内干扰较强,在猎物密度一定的条件下,自身密度干扰系数为0.596 1-0.733 2;在捕食者与猎物密度等比增大的条件下,种内干扰系数为0.337 3-0.509 8。【结论】 四斑裸瓢虫是保山市泡核桃林内的优势瓢虫资源,其对核桃全斑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和控害潜能,应加强林间保护及生防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