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昆虫学报》

文章标题:水稻蛾类害虫合成性信息素多靶标交配干扰技术的田间评价

文章作者:李艳芳1** 胡平平1 朱秀秀2 林宇丰2 伍绍龙3 刘天波3 张政兵2 杜永均4*
关 键 词: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大螟;稻飞虱;性信息素;交配干扰
文章摘要:

【目的】 探索性信息素交配干扰法对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erssalis、大螟Sesamia inferens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求偶行为和防控效果的影响,以及对非靶标害虫稻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种群的影响。【方法】 在湖南攸县晚稻田中设置释放器,在每日晚上求偶期主动喷射超剂量性信息素,同期性诱监测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大螟的蛾量,田间调查二化螟、大螟和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率和幼虫密度,以及褐飞虱的虫量。【结果】 多靶标性信息素释放器释放的气味有效干扰了二化螟、大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求偶行为,田间3种鳞翅目害虫的诱蛾量显著下降,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大螟的平均总迷向率分别为86.84%±1.69%、86.18%±2.16%和86.13%±1.92%。二化螟田间危害情况调查交配干扰区平均防效为81.08%±4.73%,相对对照区幼虫减退率为85.25%±4.89%。稻纵卷叶螟田间危害情况调查交配干扰区平均防效为90.63%±3.06%。大螟田间危害调查发现交配干扰区平均防效为56.85%±3.53%,幼虫减退率为54.97%±3.52%。交配干扰区的稻飞虱种群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t=4.12, df=18, P<0.001),平均减少83.54%±2.29%。在对照区,二化螟外围幼虫数量显著高于中间田块(F = 20.17, df = 9, P<0.001),但在交配干扰环境下,二化螟在水稻的外围密度与中间田块无显著差异(F = 0.112, df = 9, P=0.895)。【结论】 多靶标性信息素释放器可通过直接干扰求偶行为有效防控二化螟、大螟和稻纵卷叶螟,可能由于保护了田间天敌种群,间接抑制了稻飞虱的种群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