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昆虫学报》

文章标题:海南蓝泥蜂Chalybion hainanense的筑巢产卵行为和生活史分析

文章作者:张楚格1, 2** 欧阳芳2 王茗毅2, 3 周 昊2, 4 陈李林5*** 肖治术2
关 键 词:海南蓝泥蜂;人工巢管;孵育室;生活史;个体大小;繁殖策略
文章摘要:

【目的】 旨在掌握海南蓝泥蜂Chalybion hainanense的筑巢产卵行为和生活史特征,以明确该物种的繁殖策略。【方法】 利用人工巢管技术在广东省车八岭自然保护区森林动态样地布设了80个巢箱并收集被独栖蜂筑巢的巢管,进行室内饲养并定期观察记录其发育情况,同时测量了海南蓝泥蜂的筑巢结构和成蜂个体大小(体长和头宽)【结果】 2019年共回收巢管8次,共收集433根海南蓝泥蜂的巢管和450个孵育室。单根巢管平均构建孵育室(1.04±0.19)个,产1个卵的巢管占比为96.07%。孵育室平均长度(105.12±49.62)mm,平均直径(9.64±1.27)mm,平均体积(7 623.97±3 991.80)mm3。子代性比偏向雌性(♀∶♂=1.23∶1),且雌蜂的巢管直径和孵育室体积均显著大于雄蜂(P<0.001),但雌雄蜂间的孵育室长度无显著差异(P=0.399)。海南蓝泥蜂在广东地区1年2代,第2代以预蛹形态滞育越冬,于翌年5月中旬开始羽化。该蜂卵期2-3 d,孵化后的幼虫取食蜘蛛,历经6-7 d后化蛹,化蛹后持续38-44 d羽化,越冬代滞育期220-290 d。雌蜂体长和头宽均显著大于雄蜂(P<0.001)。在雌蜂中,头宽与巢管直径呈显著正相关(tau=0.58,P<0.001),且第2代个体显著大于第1代(P<0.05)。【结论】 海南蓝泥蜂的筑巢产卵行为和生活史特征体现了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及繁殖策略的复杂性,为了解其生态学意义和保护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