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期: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昆虫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137
传真:010-64807137
E-Mail:entom@ioz.ac.cn
刊号:ISSN 2095-1353
        CN 11-6020/Q
国内发行代号:2-151
国际发行代号:BM-407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布
定价:138元/册
定价:828元/年
银行汇款: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
户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帐号:0200 0045 0908 8125 063

您所在位置:首页->信息之窗

雌雄两性命中需要不同饮食
发布时间:2009/7/10 10:20:00


 

         已有研究表明,饮食对个体的生存质量、寿命和生殖繁衍有重要影响。然而,科学家的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适合于雄性的饮食放在雌性身上可能完全是另一种情况。相关论文即将

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

    进行该项研究的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大学和梅西大学的科学家,他们发现

,性别是决定一种饮食是否适合促进长寿和繁殖成功的重要角色。研究人员认为,在进化的

“性别大战”中,有益于雄性或雌性的特征要在异性身上得到表达,代价是很大的。这种矛

盾或许对人类的饮食、衰老和繁衍有启发意义。

    新南威尔士大学进化与生态学研究中心主任Rob Brooks说,“在选择合适饮食的时候,

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地观察个体的性别和在生命中的繁殖阶段。比如,处在分娩年份的女性可

能需要与绝经后女性不一样的饮食。同时,该研究也强调,我们想吃的或者叫程序化要吃

的东西未必对我们最好。"

    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对澳大利亚黄斑黑蟋蟀(black field cricket)进行了长期研

究,结果发现,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的饮食能使雄性和雌性蟋蟀的寿命都达到最长化。不

过,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比例变化对雌雄两性繁殖成功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当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比例为8∶1时,雄性蟋蟀寿命最长而且繁殖成功

率最高,而雌性蟋蟀在二者比例为1∶1时繁殖成功率最高。不过他们注意到,在实际选择中

,雌性只会比雄性多吃一点点的蛋白质。雌雄蟋蟀共有的感知和选择食物能力决定了它们的

饮食是“折衷"的。

  论文第一作者、新南威尔士大学的Alexei Maklakov表示,“雌雄蟋蟀将它们对不同饮食

的适切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尽管如此,它们的饮食偏好还是非常相似的。它们并非以性别

特异性方式来选择食物,而是选择低于二者最优情况的'中间'饮食。"研究人员相信,造成

饮食选择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雌雄两性的大多数基因是共有的,这会限制它们性别特征差

异的进化。

   对于新研究对人类的意义,Brooks说,“男人和女人的生殖投入存在差异,这一点在孕

妇身上显而易见。而男性和女性需要(适合)吃的东西的差异性或许比雌雄蟋蟀更加显著,

超出我们的想象。但之所以实际上并非如此,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可能是由味觉和食物偏

好作出的折衷选择,就跟雌雄蟋蟀中的情况一样。"(来源:科学网)


下一条记录: 昆虫水下呼吸的奥秘
版权所有©2025应用昆虫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10006425号
本系统由北京菲斯特诺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您是本站第10291123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