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期: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昆虫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137
传真:010-64807137
E-Mail:entom@ioz.ac.cn
刊号:ISSN 2095-1353
        CN 11-6020/Q
国内发行代号:2-151
国际发行代号:BM-407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布
定价:138元/册
定价:828元/年
银行汇款: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
户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帐号:0200 0045 0908 8125 063

您所在位置:首页->信息之窗

昆虫水下呼吸的奥秘
发布时间:2009/7/10 10:19:00


    成百种昆虫许多时间生活在水中,可能因为那里的食物更丰富些。麻省理工学院(MIT)数

学家已经揭示昆虫在水下呼吸的机理。昆虫借助其粗糙的防水外壳,在入水时身体表面包裹

了一薄层的空气。这些空气形成小泡,不仅作为氧气储藏室,同时也利用其从周围水中吸取

氧气。

       有些昆虫在水下生活时,将这些水泡作为一个外部肺,因而昆虫能长期呆在水下,甚至是深

约30 m处。而有些昆虫,如新西兰的Neoplea striola,还可以在水下冬眠整个冬季。

2008年8月第10期《流体力学》(Fluid Mechanics)杂志刊登了这项研究成果。研究表

明在气泡稳定性和昆虫呼吸需求之间有一个微妙的平衡。昆虫通过其腹部毛发来维持气泡的稳定

性,因为毛发能帮助排斥体表水分。由蜡包裹的毛发能防止水流入通气孔——腹部微小的呼

吸孔。这些毛发的间距也相当重要,毛发距离越近,机械稳定性越强,气泡承压越大;不过

毛发距离太近,就没有足够的表面积进行呼吸了。

       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多种因素,使得模型可预知可能的潜水深度及

范围。结果发现,不仅存在一个最深范围,还存在一个最浅范围,这样昆虫才能获得呼吸所

需氧气。虽然昆虫可能深入水下30 m,但是由于环境的因素如光强、掠食的有效性以及掠食

者的存在,它们很少冒险更深入几米。

(来源:《生命科学研究快报》2008年总第138期


版权所有©2025应用昆虫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10006425号
本系统由北京菲斯特诺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您是本站第10538693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