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象甲(boll wevil)曾是困扰棉农的一个大问题,不过通过一个大面积根除项目,棉铃
象甲目前已经不再是美国大多数棉田的问题。但另一种害虫蝽象的出现填补了棉铃象甲的位
置,2003年,蝽象灾害导致乔治亚州棉花减产约3成。
美国昆虫学家Patricia Glynn Tillman 和Ted Cottrell 探索了结合利用诱虫作物和信息素
陷阱来控制2种常见的蝽象,即褐蝽象Euschistus servus 和南方绿蝽象Nezara viridula
。诱虫作物是专门小块种植的作物,用来引诱各种害虫远离大规模种植的农作物,或者将害虫集
中吸引到一个很小的范围以便集中处理。
花生—棉花或玉米—棉花套种是美国东南部普遍采用的种植形式,蝽象似乎很喜欢花生和玉
米,在食物不够的情况下才会转而侵害棉花,但蝽象对高粱是极度贪婪的。历时5年的研究
中,研究人员进行了农田试验,以确定联合使用高粱诱虫作物和信息素诱捕陷阱是否能有效
抵御棉虫对棉田的侵害。
研究人员将高粱沿着花生—棉花分界面种植,并将信息素诱捕陷阱以45~50英尺
(13.72~15.24 m)的距离散布在不同的种植行。结果发现,这样处理后的单位面积棉田中
的褐蝽象数量明显少于未经处理的棉田。在玉米—棉花套种的棉田,种植高粱后棉田的南方绿蝽象密度
(0.12个每英尺行,相当于0.4个/m行)也明显少于未经处理的棉田(1.16个每英尺行,相当
于3.87个/m行)。除此之外另一好处是高粱还可以为天敌昆虫提供避难所,这些天敌昆虫有些对
棉田有益,这更进一步保护了棉田。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学方法能有效抵御蝽象对棉田
的侵害,有助于棉农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棉花。来源http://www.sciencedaily.com/re
leases/2008/01/0801061327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