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期: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昆虫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137
传真:010-64807137
E-Mail:entom@ioz.ac.cn
刊号:ISSN 2095-1353
        CN 11-6020/Q
国内发行代号:2-151
国际发行代号:BM-407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布
定价:138元/册
定价:828元/年
银行汇款: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
户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帐号:0200 0045 0908 8125 063

您所在位置:首页->信息之窗

保幼激素促进凤蝶幼虫变色
发布时间:2009/7/13 14:25:00


 

        凤蝶的幼虫经过几次蜕皮后,颜色会突然从黑白变为鲜艳的绿色。日本科学家发现,幼虫体

内保幼激素量的变化改变了基因的作用方式,从而促使幼虫变色。

        凤蝶幼虫起先身披黑白相间斑纹,全身遍布瘤一样的凸起,它们以此伪装成鸟类的粪便,躲

避天敌。而幼虫第4次蜕皮后,却变成可以融入周围草木的鲜艳的绿色,身上的凸起也消失

了,因为它们长大一些后如果依然是鸟类粪便的样子,反而比较显眼。这个过程中,促使幼

虫变色的机制以前一直没有得到解释。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藤原晴彦等人在2008年2月22日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保

幼激素与此相关。研究人员测量了幼虫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现保幼激素在幼虫体内的浓度在

第3次蜕皮后的约1天内直线下降,这种变化导致幼虫第4次蜕皮后变色。而如果在刚完成第3

次蜕皮的幼虫身上涂抹保幼激素,那么这些幼虫第4次蜕皮之后其身体斑纹依然是黑白相间

。研究人员因此认为,保幼激素的浓度是凤蝶幼虫变色的关键。

      保幼激素是昆虫在发育过程中分泌的一种激素,能抑制成虫特征出现,使幼虫蜕皮后仍保持

幼虫状态。(来源:新华网)


版权所有©2025应用昆虫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10006425号
本系统由北京菲斯特诺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您是本站第10604917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