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期: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昆虫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137
传真:010-64807137
E-Mail:entom@ioz.ac.cn
刊号:ISSN 2095-1353
        CN 11-6020/Q
国内发行代号:2-151
国际发行代号:BM-407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布
定价:138元/册
定价:828元/年
银行汇款: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
户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帐号:0200 0045 0908 8125 063

您所在位置:首页->信息之窗

一种细菌可感染蚊子减少其传播疾病能力
发布时间:2009/11/27 11:24:00



          蚊子是多种寄生虫的传播载体。英国科研人员最近发现,用一种特殊细菌感染蚊子,不仅可

缩短其寿命,还能促使蚊子的免疫系统攻击寄生虫,从而有助于防控淋巴丝虫病。

         英国牛津大学10月2日发布新闻公报说,以前曾有研究发现,一种沃尔巴克氏菌可使蚊子的

寿命缩短一半,而淋巴丝虫病的病原虫需要在蚊子体内繁衍一段时间才能达到使人患病的程

度,缩短蚊子的寿命就相当于降低这些病原虫繁衍到致病程度的几率。

牛津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当蚊子感染沃尔巴克氏菌后,蚊子的免疫系统还会受到“调动”,

对淋巴丝虫病的病原虫等进行攻击。在一些被该细菌感染的蚊子体内,相关病原虫的数量仅

相当于它们在普通蚊子体内的15%。

           研究人员说,他们的发现说明,可以用沃尔巴克氏菌来防控淋巴丝虫病。在下一阶段,科研

人员将关注能否用这种细菌来帮助防控同样由蚊子传播的疟疾等疾病。

牛津大学的研究者介绍说,全球目前有1亿多人感染淋巴丝虫病,在热带地区这一疾病的传

播尤为严重。这种病会导致患者淋巴组织肿大,在有些情况下会使皮肤增厚,表面粗糙,甚

至硬得如同大象的皮肤,故又称象皮病。这项研究的相关报告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

杂志上。(来源:2009-10-3新华网 )

 


版权所有©2025应用昆虫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10006425号
本系统由北京菲斯特诺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您是本站第11084142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