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期: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昆虫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137
传真:010-64807137
E-Mail:entom@ioz.ac.cn
刊号:ISSN 2095-1353
        CN 11-6020/Q
国内发行代号:2-151
国际发行代号:BM-407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布
定价:138元/册
定价:828元/年
银行汇款: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
户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帐号:0200 0045 0908 8125 063

您所在位置:首页->信息之窗

互利合作行为演化及系统维持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0/1/26 9:33:00


            互利合作行为不仅存在于种内系统的各个群体内(Group),也广泛存在于物种之间,而越来越多的发现显示几乎所有的物种都至少与一个其它物种存在互利的共栖行为(Bronstein 2001 in Ecology Letters)。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榕树与其特有的传粉昆虫系统一直是研究物种之间是如何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的模式系统之一。在探讨物种间互利合作行为的过程中,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一直未曾得到解决:互利共栖的物种之间存在公共资源,而任何一个物种的个体对公共资源的过度利用都会导致合作关系的解体,这就是著名的“公共地的悲剧”(该悖论由Hardin于1968年在Science提出)。经典理论认为合作双方利用的空间资源存在分化,因而合作一方不能利用另外一方的资源。然而,王瑞武等的实验表明:资源的空间分化理论可能是不可信的(对文献提到多个空间分化假说逐一实验验证和分析发现都是不可信的),合作关系将会随着公共资源的减少而转化为冲突关系,公共资源丰富时,双方表现为合作关系,而在公共资源紧张时表现冲突或竞争关系(Wang et al. 2008, in Journal Animal Ecology, IF: 4.2)。
     王瑞武等的实验发现:传粉小蜂之间存在干扰性竞争,这种干扰性竞争将导致传粉小蜂对公共资源利用效率的降低,因而公共资源的利用由于传粉小蜂之间的干扰性竞争而不能达到最大化,合作双方的公共资源利用很少达到紧张状态,物种之间因而能够维持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这是国内首次用实验证据论证了空间分化在互利合作系统中并不能维持合作关系的稳定,并首次提出了非对称性的干扰可能是维持互利合作系统稳定的关键机制。该实验结果于2009年11月13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发表。PLoS ONE的论文是由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王瑞武、Douglas W Yu、张亚平院士等合作完成。(来源:2009年11月16日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2025应用昆虫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10006425号
本系统由北京菲斯特诺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您是本站第11078139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