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期: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昆虫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137
传真:010-64807137
E-Mail:entom@ioz.ac.cn
刊号:ISSN 2095-1353
        CN 11-6020/Q
国内发行代号:2-151
国际发行代号:BM-407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布
定价:138元/册
定价:828元/年
银行汇款: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
户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帐号:0200 0045 0908 8125 063

您所在位置:首页->信息之窗

臭虫与一种寄生细菌互利共生
发布时间:2010/1/26 9:34:00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臭虫必须与一种寄生细菌共生,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这项成果将帮助人们防治臭虫。
     从20世纪20年代起就有一些报告称,臭虫的精巢或卵巢附近有一种特殊细胞群,里面的细胞内存在大量细菌。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以生长在日本和澳大利亚的105只臭虫为研究对象,解剖它们精巢或卵巢附近的上述细胞群,并进行基因测试,结果发现了名为尖音库蚊沃尔巴克氏体的寄生细菌基因。研究人员说,这说明105只臭虫体内都有这种寄生细菌。
     研究人员除去这些臭虫体内的尖音库蚊沃尔巴克氏体,然后让它们以吸食混入抗生物质的血液为生,结果这些臭虫的卵的孵化率急剧下降,即便孵化出幼虫,也都不能发育为成虫。这表明,感染尖音库蚊沃尔巴克氏体对臭虫的正常生长和繁殖非常重要。
     那么,尖音库蚊沃尔巴克氏体到底为臭虫提供了什么东西呢?臭虫以脊椎动物的血液为生。血液看似营养丰富,实际上却缺乏昆虫所必需的B族维生素。研究人员发现,在喂食臭虫的血液中添加B族维生素,这样即使臭虫体内的尖音库蚊沃尔巴克氏体被清除,臭虫照样能够正常发育。
     大约60%至70%的昆虫体内都寄生着尖音库蚊沃尔巴克氏体,而这次研究是人们首次发现这种寄生细菌与臭虫有互利共生关系。研究人员指出,今后可以研制通过消除尖音库蚊沃尔巴克氏体来防治臭虫的方法。(来源:2010年1月5日 新华网)昆虫知识 Chinese Bulletin of Entomology2010,47(1):5~15

版权所有©2025应用昆虫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10006425号
本系统由北京菲斯特诺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您是本站第11077169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