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期: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昆虫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137
传真:010-64807137
E-Mail:entom@ioz.ac.cn
刊号:ISSN 2095-1353
        CN 11-6020/Q
国内发行代号:2-151
国际发行代号:BM-407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布
定价:138元/册
定价:828元/年
银行汇款: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
户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帐号:0200 0045 0908 8125 063

您所在位置:首页->信息之窗

鳞翅目昆虫RNAi研究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10/6/11 15:31:00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RNAi技术为昆虫(特别是非模式昆虫)基因功能鉴定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鳞翅目是昆虫纲的第二大目,该目昆虫较强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使它们的基因沉默一度面临挑战。
       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文庆教授研究组提出和尝试了利用RNAi技术干扰昆虫生长发育来控制害虫的新方法,目前已建立了昆虫基因功能研究的RNAi技术平台,在鳞翅目昆虫甜菜夜蛾的几丁质合成通路基因的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2008年,陈晓菲等通过注射的方式导入甜菜夜蛾几丁质合成酶A基因(SeCHSA)的dsRNA/siRNA于4龄幼虫体内,成功获得RNAi现象,幼虫畸形率分别为50.00%和31.67%。而且,处理组的幼虫表皮几丁质不再呈现规则的片层结构,气管在伸长过程中也出现畸形。
      2009年,田宏刚等对dsRNA的导入方式进行了创新,利用饲喂法研究非中肠基因SeCHSA的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饲喂法RNAi同样能够有效沉默靶基因。通过对1龄幼虫的持续饲喂,部分4龄幼虫不能正常蜕皮,有的幼虫出现“双头”现象,存活率显著降低。此外,组织切片结果显示处理组幼虫的表皮细胞壁的形成受到严重阻碍。这是饲喂法RNAi在非中肠基因中的首次成功报道(国家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1343637)。
        2010年,陈洁等利用良好的RNAi技术平台,对甜菜夜蛾体内2个海藻糖酶在几丁质合成中的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的海藻糖酶主要影响幼虫到蛹的蜕皮变态,而膜结合的海藻糖酶则主要作用于蛹到成虫的发育过程。通过对下游基因的转录水平以及包括葡萄糖、海藻糖和几丁质含量等物质水平的检测发现,可溶性的海藻糖酶主要影响几丁质合成酶A基因的表达和幼虫表皮的几丁质含量,膜结合的海藻糖酶则主要影响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的表达和幼虫中肠的几丁质含量,从而首次阐明了2种昆虫海藻糖酶在几丁质合成中的不同功能。此外,唐斌等还利用RNAi技术研究了甜菜夜蛾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功能。
      上述研究结果已陆续发表在Bulletin of Entomological Research、PLoS ONE和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上。(来源:中山大学)

版权所有©2025应用昆虫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10006425号
本系统由北京菲斯特诺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您是本站第11070526名访问者